给语文教师推荐几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该书没有优美的语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书中所写的全都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就是这些小事,也是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所无法作到的。特别读到“我这是在还学生的债”这句话时,我触动很大。教育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它的灵魂。 孙春成老师的《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本书是作者对语文教育教学思考的心血结晶,从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的侧面,阐发语文立体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就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一事一议,有理有据,发人深思,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指导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研能力,创新课堂艺术,改革教学方法,争当专家型教师,尽快适应并搞好新的课程改革,皆有借鉴意义。

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jU\O*KP。看这本书时,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常令我不忍放下,跟随着她的优美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思想领域中。

曹明海老师的《语文教学解释学》。该书主要是研究教学文本特别是文学课文的理解与解释,所以,它主要借鉴和运用的文学解释学的理论方法。而在当代影响很大的文学解释学,与西方源远流长的哲学解释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以来,解释学经历了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的“认识论解释学”,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和海德格尔、加达默尔为代表的“本体论解释学”的发展过程,即解释学从一种认识论、方法论迈进到本体论的层次。由于解释学过了这种哲学层次的跨越,才拓展出了它的各个分支领域,也催生了富有交叉性、边缘性的文学解释学。该书就是用这种文学解释学的理论方法探讨语文教学文本解释的原理,把理解本体视为文本意义的审美生成过程,将读者的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通过语言”、“通过沉默”、“通过眼神”、“通过动作”、“通过气氛”、“通过榜样”……。如此等等。国外学者谈教育有他们的话语方式,比如“具体”而不追求“体系”。选择这本书,就是接受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

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说,“我常常禁不住这样想: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我敬畏的人,那他肯定就是黄克剑。无论他生活这福州、北京,还是又回到他曾经生活了10年的新疆(这点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一想到这个名字,我就要让自己坐得更直些。”作为一个中学或小学教师,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人,只要你一想到这个人的名字,你就要让自己坐得更直些。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怀敬畏而不孤独的幸福生活呢?读了张文质的教育随笔,也许你会找到令你“敬畏教育”、“敬畏学生”的感觉。

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中国教育理论界曾经大量地制造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惟缺少真实的、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博士评论这本书时说,这是“另一种言说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论体教育言说方式的突围”。此话当真?读吧。

周弘著:《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时下流行爸爸赚孩子的钱,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如何成长,本书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过,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它讲述了大量关于“差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起玩,很少和学习好的同学玩。差生被人瞧不起,但差生和差生之间相互尊重,大家都有“本是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的归属感。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另眼相看,于是差生约定暗号:不管老师批评谁,另一个孩子都咳嗽一声,提醒对方不要伤心,还有我呢,我看得起你!这些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

《给教师的建议》。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百部中外教育理论专著导读》。这是一本荟萃了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理论之精华的特色新书。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家和教育专家的106部教育理论专著,把专著主要思想理论介绍给大家。百家专著,取其精华,荟萃于一。没时间读原著,可概括了解其主要内容,凡想潜心研究某一专著,可根据需要去选择。这里也是教育理论的大论坛: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各抒已见,异彩纷呈。

《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不是科班出身,仅仅初中毕业,却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靠着他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改革的执着追求给语文教师推荐几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成了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他所写的《教学工作漫谈》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而实用。风格平实,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本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一本语文教师不可不读的好书。

《爱心与教育》。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镇西教育专著的写作形式也非常新颖,夹叙夹议地讲叙事例,事例本身就渗透教育哲理,它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做最好的老师》。作者李镇西,本书集萃了作者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全方位的阐释了作者的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学生的心理健康、语文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等。其中很多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爱心、民主”教育等,它让很多身处“迷茫”的教师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作者刘经华,本书结合与教学实际相关的案例与文章,给读者提供了成为一名成功教师所应具有的专业素质要求和素质养成要点。在具体事务中抽象出普通的义理,将一名教师为人处事的道义和良知融渗于日常生活。在教育散文的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可读性,是在烦劳、疲惫、倦怠时的用来享用的一碗心灵鸡汤。

《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编者马友文,本书是在“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学”背景下编的系列丛书之一,对于站在新教改第一线的教师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此书以“直接切入”“情境切入”“设疑切入”“活动切入”五大方面设计课堂的导入形式,对一线教师具有理论上的导向作用,又有实践上的模范作用。

《走近高中语文教学现场》。作者吴冰沁,本书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与要求,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着帮助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迅速实现教师转变,满足一线教师的要求,解决现实问题编写的。书中汇集了首批高中课该实验区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大量实践案例,采用案例、反思、争鸣、研讨等基本编写思路,对语文教师具有启迪性、引导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