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认知现状及其对初中生学习品质的影响——
摘要:研究通过对S市16个县(市)区初中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教育认知表现较好,亲子关系有待改善;不同家庭背景因素下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存在差异;家庭教养方式以权威型为主,父亲角色缺位现象突出;采取共情式陪伴的家长较少,家长陪伴不足与情绪失控现象明显;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行为关注度较高,在孩子睡眠管理上的难度较大,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以持续型和间断型为主;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与身体素质的期望值较高,对学校认可度较高,对自身家庭教育现状认可度较低;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对孩子学习品质影响有显著差异。为此,研究建议:家长携手共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升家长的教育管理素养,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认知
+
纲目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设计
三、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现状
四、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影响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背景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在当前高度关注家庭教育、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出现了哪些普遍性问题,“双减”背景下如何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研究首先要面对的主题。
有研究显示,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学习和掌握孩子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家庭教育[1]。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个体的身心处在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2]。因此,初中阶段成为家长面临家庭教育挑战最多的阶段之一。也有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品质有很强的关联性[3]。所以,探讨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认知特点,并通过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提升孩子学习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S市16个县(市)区七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了解这个群体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认知的特点及其对初中生学习品质的影响,为改进家庭教育提供研究样本和决策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S市2021年七年级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和2022年家庭教育专项监测数据。2021年11月,S市在全市范围内抽取274所初中的名七年级学生,以等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的一门测试,及相应学科的问卷填写。2022年6月,对这名初中生的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获取问卷份。最终抽取名学生和对应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占50.72%,女生占49.28%;城区学生占69.81%,镇区学生占24.40%,乡村学生占5.79%。
2.变量选取
本研究涉及的变量涵盖4个方面,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认知,孩子学习品质以及家庭背景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采用的是在2022年6月S市家庭教育专项监测中的家长问卷数据,孩子学习品质和家庭背景因素采用的是2021年11月在S市实施的七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的学生问卷数据。
(1)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用的种种技术模式特点的概述。它是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的全面总结,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4]。本研究依据此概念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认知现状及其对初中生学习品质的影响——,用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管理3个变量来表征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对此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控制程度将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3种[5]。后来,有学者将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4种[6],丰富了教养方式类型的研究。本研究采用4种类型的划分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共包括11个题目,分为关爱和规则两个因子,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形式,4表示总是,3表示经常,2表示有时,1表示从未。以此题选项赋分中值(2.50)为界线,关爱因子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为高关爱,在2.50分以下的为低关爱;规则因子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为高规则,在2.50分以下的为低规则。最终将家庭教养方式归为4个类型:放任型(低关爱,低规则),民主型(高关爱、低规则),专制型(低关爱、高规则),权威型(高关爱、高规则)。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类型的划分方式很多,有温暖宽容型、惩罚羞辱型、保护溺爱型、忽视放任型4种类型之说[7],也有专制服从型、亲密融洽型、保护溺爱型、矛盾冲突型、期望过高型、惩罚羞辱型之说[8]。根据鞠强提出的亲子关系三阶段理论,3岁至成年之前阶段的亲子关系是陪伴关系[9],故本研究中的亲子关系主要考察陪伴关系。在充分吸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按照家长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设计量表,共包括13个题目,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形式,4表示总是,3表示经常,2表示有时,1表示从未。根据作答情况,按照统计学中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方式划分,即得分在前27%的为共情式陪伴,得分在中间46%的为介于共情式和敷衍式之间的陪伴(以下简称“二者之间的陪伴”),得分在后27%的为敷衍式陪伴。
家庭教育管理:《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良好道德品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等。2021年,教育部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五项管理”作出部署[10]。本研究出于现实需要,基于“五项管理”的视角对家庭教育管理进行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孩子的手机管理、睡眠管理、阅读管理、学习管理4个方面,并对每一项管理选项赋分后进行指数拟合,最终得到4项管理指标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在此项管理上表现越好。
(2)家长教育认知
教育认知被定义为个体对学校教育整体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认知过程是伴随着学校教育参与的展开而不断深入的动态发展过程,涉及对学校教育知识的理解、期望、体验、决策等各个环节。认知结果是认知主体形成的一系列涉及学校教育的观点、看法[11]。借鉴此概念,本研究将家长教育认知定义为家长对各方教育主体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并据此设计了教育认知量表,主要从家长的教育期望、对学校教育认可度、孩子成长表现认可度及自身家庭教育现状认可度4方面进行调查。家长的教育期望属于非量表题,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学校教育认可度、孩子成长表现认可度及自身家庭教育现状认可度属于量表题,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形式,4表示非常满意,3表示满意,2表示有点儿满意,1表示不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家长认可度越高。
(3)孩子学习品质
有学者将学习品质定义为儿童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包括主动性、目标意识、坚持性、抗挫折能力、想象力与创造性、专注程度、好奇心、独立性8项内容[12]。也有学者指出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13]。本研究在综合已有文献对学习品质概念的阐述后,选取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3个变量表征学习品质。此部分包含16个题目,由正向题目和反向题目构成,以量表式题目对孩子学习品质进行测评,并赋分计算,得分越高表示其变量表现越好。其中,学习态度的量表题目涉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及课后关于作业、预习、复习等行为表现;学习兴趣的量表题目涉及孩子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及学习时的内心感受;学习方法的量表题目涉及孩子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标采用的策略与方法。
(4)家庭背景因素
主要涉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通过对家长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拥有物3项指标来拟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指数和父母职业指数以父亲或母亲中得分最高的一个为准。最终根据实际得分情况,按照统计学中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划分方式,即得分在前27%的为高分组,得分在中间46%的为中间组,得分在后27%的为低分组,按此方式将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指数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家庭结构主要分为父母与孩子构成、父亲与孩子或母亲与孩子构成、三代同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构成4种。
3.工具测试
对本研究中涉及的变量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检验只针对量表题目。结果显示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6,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818以上(见表1),信度较高,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现状
1.家长教育认知表现较好,亲子关系有待改善
根据S市家长问卷中研究变量的选项赋分中值(2.50),由表2可知,S市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管理、家长教育认知得分均在2.50分以上,说明整体状况尚可。其中,家长教育认知得分是4个变量中最高的,说明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对孩子成长表现的认可度以及对自身家庭教育认可度较为理想。亲子关系得分较低,说明大部分家庭急需加强良好亲子关系建设。
2.不同家庭背景因素下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在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教育管理及家长教育认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P=0.000
调查还发现,家庭结构也是造成家庭教育方式差异化的因素。孩子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在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教育管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或祖辈与孩子构成的家庭(P=0.000
3.家庭教养方式以权威型为主,父亲角色缺位现象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S市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以权威型为主,表现为高关爱和高规则为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占59.36%,但仍有15.23%的家庭以放任型方式教养孩子,其中,郊县家庭在此类教养方式中占有更高的比例(见表4)。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孩子教育方面承担主要工作的家庭角色中,母亲占据了主导地位(79.77%),有44.49%的家庭仅由母亲一人承担教育孩子的工作,而在这44.49%的家庭中有85.40%的家庭都是完整家庭,说明在S市的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位现象突出。
4.采取共情式陪伴的家长较少,家长陪伴不足与情绪失控现象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S市62.75%的初中生家庭的亲子陪伴处于敷衍式与共情式之间,采取共情式陪伴的家长较少(35.12%),敷衍式陪伴仍然存在(2.13%)。进一步分析显示,在采取共情式陪伴的家长中,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居多(52.46%),在采取敷衍式陪伴的家长中,采用放任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居多(13.59%)。
调查结果还显示,排名前三的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是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61.67%),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做比较从而责备孩子(59.87%),家长情绪容易失控(58.58%)。
5.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行为关注度较高,在孩子睡眠管理上的难度较大,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以持续型和间断型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孩子教育管理方面,在手机管理上的得分最高(3.70分),说明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行为关注度较高,在行动上也有表现。将手机管理方式划分为放任型、强制型、引导型和介于强制与引导之间4种,结果显示,八成家长在手机管理上采用引导的方式。调查还发现,家长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方式以制定生活学习作息表(46.30%)和培养孩子课外特长(58.11%)两种方式居多。家长在睡眠管理上得分最低(2.75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家庭作业偏多、偏难和做事拖拉。
将家庭教育管理频率类型划分为持续型、间断型和放任型3种。结果显示:在学习管理频率上,过半的家长处于持续型管理状态;在睡眠管理频率上,过半的家长处于间断型管理状态;在阅读管理频率上,过半的家长处于持续型管理状态(见表5)。这说明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管理。
6.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与身体素质的期望值较高,对学校认可度较高,对自身家庭教育现状认可度较低
为了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程度进行排序,本文计算作答结果的平均综合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最高的是学习习惯,其后依次是身体素质、综合能力、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见表6)。可见,学习习惯和身体素质是S市初中生家长比较重视的因素。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长对学校认可度较高(见表7),显著高于孩子成长表现认可度和家庭教育现状认可度。家庭教育现状的认可度得分最低,说明S市初中生家长对自身家庭教育现状不满意。
四、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
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余3种教养方式家庭的孩子(P=0.000
五、结论及建议
1.家长携手共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调查发现,在S市初中生家庭中,有15.23%的家庭处于放养式育娃的状态,这类家庭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规则。建议家长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庭中有规则也有关爱。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角色缺位现象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教养方式为权威型的家庭中,孩子的学习品质表现相对较好,在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家庭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认知表现相对较好。由此看出,父母共同教育孩子对其成长至关重要,建议家长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默契配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在S市初中生家庭中,采取共情式陪伴的家庭仅占35.12%,敷衍式陪伴虽然占比很小,也应引起关注。同时,调查还发现,影响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家长情绪易失控”,这两个因素将是今后改善亲子关系需着重关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影响较大,建议家长杜绝敷衍式陪伴,让陪伴有效且高效。家长要做好时间管理,平衡工作与亲子活动时间,多和孩子一起体验生活与学习的过程。此外,家长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在情绪失控时对孩子进行无效的教育。
3.提升家长的教育管理素养,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调查显示,八成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行为的管理上主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同时,睡眠管理是家长感到最棘手的一项工作。要让睡眠管理达到效果最大化,需要孩子、家长、教师多方协同,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改善重视孩子学业成绩而忽视课外生活的局面。此外,建议家长多学习科学的睡眠管理方法,针对孩子睡眠特点,制定具体、有效且孩子认可的睡眠管理策略。
刘梦琦: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苏洪立: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本文原载《少年儿童研究》2023年第3期,第113-119页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