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法律第十七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9种方式方法。

即日起,中华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将重点解读家庭教育的9种方法,引导家长科学带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方法:

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为什么要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父母如何做到相机而教,寓教于生活之中?

“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来自“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古代教育方法,就是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抓住看到的、遇到的事和物进行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的专访时表示相机而教强调了家庭教育的日常性和生活化。

“日常性就是指家庭教育不是说教,不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她说,如同吾日三省吾身,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经常进行。父母要担当起家长的职责,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陪伴与教育孩子的意识。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注意教育的日常性,注意教育的细节。

此外,孙宏艳认为,生活化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征,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教育的机会与资源,父母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就是要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而且,日常生活里的教育才更扎根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与孩子在一餐一饭、一起运动与休闲中就能对孩子起到引领与教育的作用,这种教育浸润着生活的气息,使孩子更放松,更能听得进去,从而更接纳父母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相机而教就是择机而教,就是寻找时机,就是寻找教育效果最好的时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教育时机选择得恰当,孩子乐于听取,听得进去,接受得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深刻教育。

而教育时机选择得不好,在不恰当的时候进行教育,动机再好,内容再正确,也会事与愿违,弄不好还会使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愉快。教育时机抓得准,抓得好,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教育艺术的具体体现。

父母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难得“教育契机”,比如,利用去动物园、植物园的机会,告诉孩子要尊重大自然《家庭教育促进法》告诉你这些育儿方法(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热爱大自然;利用一些社交场合,教育孩子要懂礼貌,讲礼仪;利用成人礼机会,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勇于承担责任等。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最本质特点就是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学会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