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庭劳动教育对形成孩子优良品德的意义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再是单一围绕着学科教育展开,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对学生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品德品行等积极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共同讨论研究的课题。对于培养学生优良品德而言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让学生参与家庭劳动,从劳动实践中获得能力与品德的提升。因此,本文通过探究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优良品德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家庭劳动教育;德育教育;优良品德;意义;策略前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的工作将是围绕着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综合实践、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索开展,小学教师应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优化改正,进一步的再结合新课改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行、能力等展开有规划、科学的教育。参与劳动能够使学生感悟生活的本味,从劳动磨练中能够使一个人的品行、思想获得提升,但由于新生代学生大多不具备劳动服务意识不愿参与到劳动活动之中,这要求教师应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学生正视劳动、认真参与到劳动活动过程之中。一、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优良品德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学生人格培养家庭劳动教育是让学生自主的、主动的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教师德育论文“谈谈家庭劳动教育对形成孩子优良品德的意义”.d,形成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这样学生在今后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中才能更加积极向上。

通过家庭劳动教育会使学生明白责任与义务,大多数低龄段的学生都具有“父母应该为自己服务”、“我是家里的皇帝”、“我还太小不会劳动”等思想,这种思想的积累会使学生形成好逸恶劳的恶习,极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生活,家庭劳动既是学生作为家庭成员的义务,也是学生应具有的一种责任要求,从家庭劳动实践中学生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将能得到有效培养,具有家庭劳动服务意识的学生将不再会过度依赖他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与人沟通交流中学生都将表现出自主、独立的人格,区别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家庭劳动教育将更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形成。1.2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大量的高校调查研究表明,新生代学生进入到大学校园后不能独立自理生活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的宿舍环境、物件摆放、衣物清洁等更是糟糕,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习惯了“伸手即来”的生活方式,在脱离父母后则无法独立生存。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将会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将驱使学生掌握和学习到更多的技巧应用,在劳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清扫卧室获得打扫卫生的应用能力,明白卧室清洁度对自身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清洗衣物掌握到洗衣过程需要放入洗衣粉和搓洗衣物的要领,形成量化的概念后将有利于学生对事物拿捏有度,通过整理书本和小物件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划能力,学生将能独立自主地去整理自身的生活环境。

在家庭劳动教育下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能从小获得培养,这会为学生后续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重要支持。1.3有利于充实学生业余生活新生代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不愿外出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或走亲访友去拓展自己的生活圈,更多的是“宅”在家中玩游戏、看电视、睡懒觉等,单调乏味的课余生活会使学生丧失对生活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将缺乏目标和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应是阳光向上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学生的课余生活应是与伙伴、父母一同体验感悟。通过家庭劳动教育既能使学生形成自立自强的人格意识,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和技巧,还能使学生重新去认识生活,明白生活不只是娱乐休闲更多的是与他人共同创造。在家庭劳动中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时间也会增多,父母将会从指导孩子劳动实践中了解到孩子近期的校园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从而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在学生与父母一同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与劳动实践的乐趣,这样将使学生对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能够利用自身业余时间主动进行家庭劳动,通过家庭劳动学生的课余生活将更加充实。二、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开展策略2.1重视对学生民族美德培养家庭劳动教育不应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参与劳动,从劳动中获得能力素质提升,而是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将劳动能力转化为劳动思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之中。

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应落实到民族美德教育之中,一方面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赞扬人民艰苦劳动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中人物坚定不移、勤劳善良的品德将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从寓言哲理中树立起一定的劳动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教师言行一致的行为表现来感染、打动学生,号召学生一同参与劳动实践。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更能促进民族美德在劳动教育的贯彻,使劳动教育更具意义和价值。2.2习惯培养,能力塑造家庭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养成自主的劳动习惯,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与劳动技能的技巧。家庭劳动一般体现在垃圾清扫、桌面清洁、洗涤衣物等方面,因此在引导学生明确家庭劳动意义时应从低龄段学生思想观、认知观角度出发找准符合学生思想的言语,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例如可以与学生一同观看《邋遢大王奇遇记》,通过邋遢大王这一反面素材让学生明白衣物不整洁、不健康的生活、脏乱差的环境受到的惩罚中,认识到不参与劳动遭到的惩罚,并从邋遢大王改过自新最终回归正常生活中明白形成劳动意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而在对学生劳动能力塑造方面,则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家庭劳动技巧,如扫帚的正确使用方法、洗碗技巧、小件衣物的清洗要领等,在班级活动课程之中让学生模拟演练家庭劳动,分享自身在家中的劳动经历这样将能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劳动素质能力。2.3给予孩子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过去的家庭劳动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学生家长更多是注重理论思想教育而淡化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实践,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言语上是难以充分发挥其有益效果的。因此,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这样才能使孩子将劳动能力转化为劳动习惯,孩子劳动实践机会的增多也意味着孩子试错次数增多,低龄段的学生身体协调力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劳动过程中常常会打翻家中摆件、打扫不充分、弄伤自己等,随着试错次数增多孩子的劳动技能也会逐渐趋于完善,最后孩子将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家庭劳动。孩子在进行家庭劳动过程中,父母也应站在一旁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孩子快速掌握到动作要领,并防止孩子在进行一些危险操作,如误食洗衣粉、清洁剂,开关柜子被夹住手等,家庭劳动教育也应注重劳动过程安全,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愿意参与到劳动实践过程之中。总结综上所述,家庭劳动教育的积极开展对孩子自立、朴素、勤劳、向上的优良品德形成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家庭劳动教育还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充实学生课余生活,通过有效的引导、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 会将能使家庭劳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李琳. 谈谈家庭劳动教育对形成孩子优良品德的意义[J]. 江西教育科研, 1997(6). 浅谈家务劳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4). [3]王红玉. 浅谈户外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