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的技能及应用方法
新版《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整个教培行业从本该热火朝天的暑期落入招生的隆冬,尤其是课外辅导机构的生存,再次面临绝境。不过,在国家的政策面前,大家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规范的教育生态有可能更利于社会的发展,这毕竟是个化疗的阶段,阵痛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保持心态和正常运营就好,不必惊慌。
教培机构的运营中,招生是核心,而招生的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因为手段越多,招生的难度反而更大,事实不是正说明了这一点吗?其实无论招生的手段如何的变化,其根源仍然逃避不了宣传-引流-到店-签约的流程,所有的变形的方法都是在这四个步骤上发生的转换个变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讲,却是从积极参与-习以为常-疲于应付-理智选择的过程。地推,是教育培训机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笨的,但能把地推做的好的机构并不多,不过一旦地推能长期的做的很好,那么很多的招生问题有可能都不是问题。
地推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乍一看这个问题有可能长篇大论的就来了。但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我来说,我还是愿意先从它的细节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地推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宣传覆盖手段;
任一种宣传,都是为了去普及和推广,从推广的手段和渠道来看,地推是一个最精准的手段。对比线上的宣传来讲,地推更加智能化,最能判断出有效的客户,因为地推的主体是人,而线上的宣传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另外,线上的宣传,因科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精细化,线上的媒体层出不穷,各自定位也大不相同,所以一个线上的媒体渠道很难做到普及,所以才提出了媒体矩阵的构成概念,而地推则不是这样,在同一区域内,地推能做到媒体做不到的效果。而且就成本来讲,地推的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当然这并不是代表地推就是最好,不过是物美价廉的。
第二,获取精准客户;
地推最主要的结果体现就是获取最精准的客户,这一点其实是盲点,这个点就是我到底是获得最大量的名单还是获取最精准的客户呢?很多人认为要获取最大量的电话而忽略了最精准的客户,因为大部分机构在使用兼职地推的时候是以量来结算工资的,店内的人员地推有时候也是以量来做考核的,所以,大家总误解是量。其实,真正的地推是最大量的获取最精准的客户,所以地推是追求的两个量化方向,而非到地推拿到例子(名单)之后再到店里做控制和做量化,没有精准客户的最大量的例子是地推的错误方向。
所以,在做地推工作时,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是要搞清楚的,覆盖是首先的,即使对方不留电话,能传播一下,也比做广告的效果好很多。然后追求的是名单的精准,首先是精准然后才是量大;
地推,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技术含量是很高的。
首先,从地推的选址上,都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比如一个做K12的总是在幼儿园门口做地推和采单,比如一个早教中心总是在中学门口做地推和采单,会出效果吗?不可能。所以,在做地推之前,必须要做到先去踩点,而不是主观的去判断这个场景是否适合;
然后,从地推团队的组建中,你是用全职的在职员工还是用兼职?兼职的费用如何结算,如何控制?如果用的是在职的员工,那是用哪个部门?还是哪个部门需要主动出击去做地推?需不需要给地推的非销售类员工相应的激励政策?这都是要先制定好规则的。
地推是一个完整流程,地推目的-组建团队-选址-开展地推并控制结果-到店跟进-邀约-到店-签约,这个流程需要做系统的控制。
采集回来的名单如何处理和消化呢?
首先,名单进店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做消化,最好是当天就能全部消化,因为引流必须是源源不断的过程,无论是关键人还是时间段都不能断,所以当天消化的人最好是白天地推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做地推的时候尽量不用兼职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时间的控制,白天的地推过程其实是初步印象建立的过程,而这种初步印象的保留时间是比较短的,再加上很多机构都在做地推,那么再次强化就变得尤其的重要。
下边,是我对地推梳理的一个流程,供大家借鉴吧。
关于地推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呢?
请持续关注,我继续为你解读。
动动手指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