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生比例限制政策下,民办学校招生还可以从这方面发力
2021年,新修订版《民促法实施条例》中提到,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内招生,纳入审批机关所在地统一管理。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主要在学校所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可以跨区域招生。
具体来看,广州市教育局于2020年发布招生入学意见通知,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面向属地区招生,无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有寄宿条件且确有跨区招生需求的民办学校,其跨区招生计划由属地区教育局初核后报市教育局核准,跨区招生计划不超过总计划的50%。同年,上海市教委也要求民办学校招生范围由审批地管理,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在本区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才可跨区招生。
整体来看,寄宿体系不仅是国际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对学校招生起到积极的甚至是实质性帮助。那么,当下我国国际学校寄宿项目究竟如何?国际学校该如何用好寄宿服务这一利器,展现管理水平,增强与家长学生之间的黏性,成为学校常规教学服务之外的又一竞争力提升手段?
HOUSE SYSTEM
国内寄宿制度申请标准及类型
我国寄宿制学校的出现源于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分散、教职工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2001年,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寄宿制学校在我国越来越普及:截止至2020年,京沪国际学校有30所学校提供寄宿服务,占整体国际学校寄宿项目市场的15%;京沪两地寄宿生共计1.6万人,占两地国际化学生整体数量的11%。
针对私立国际寄宿学校,我国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但是对他们的宿舍条件、床位安排、寄宿安全也有一些相关要求。
目前,我国寄宿制学校按照学校封闭程度划分,分为全封闭型和半封闭型。全封闭型指学生整学期都不离开学校,一切生活统一由学校组织安排,目前比较流行的"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式的寄宿制学校就是这类学校的典型代表。而半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则指学生周内(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一类学校。
按照办学层次划分,分为寄宿制小学、寄宿制中学(可再细分为寄宿制初中、寄宿制高中)。
按照办学主体可分为公立、私立、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
按照办学区域划分,可分为城市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
京沪国际寄宿制学校现状
01
住宿费普遍偏低
据新学说调查,京沪两地国际学校的寄宿费用普遍偏低,以3万为门槛,费用高于3万的学校几乎全部位于北京。
在新学说调查的30所学校中,除去将住宿费包含进学费的3所学校外,有5所学校住宿费高于3万,其中高于6万的学校就有4所;剩余的22所学校中,8所学校住宿费低于1万、1万-3万(不包括3万)的学校有11所、有3所学校的住宿费用正好在门槛线3万上。
整体来看,京沪两地国际学校住宿费用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
02
以外地和本地双职工家庭为主,
对寄宿服务认知程度低
以北京为范本,新学说调查后发现大多数选择寄宿服务的家长群体以本地双职工或外地家庭为主。
这些家庭选择寄宿学校的原因多样。外地家庭进京求学,在北京本地无房产,从而选择寄宿制学校。本地双职工家庭选择寄宿制学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这三点:1、工作忙,无暇照看孩子;2、学校距离较远,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路上;3、父母忙,又不想让祖父母溺爱孩子。
但选择寄宿服务的家庭对寄宿制也秉持两方意见:一方了解和认可寄宿文化和寄宿理念、价值。认可寄宿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孩子树立品格;也可以提供学生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生活,学术,生涯规划。另一方并不认可寄宿能够提供很大的附加价值,认知仍局限于寄宿就是类似国内本科的管理模式;寄宿老师都是大妈,只能提供生活服务。
03
五日寄宿为主要模式,小学寄宿占比大
据新学说调查,在30所京沪学校中,除三所学校强制中学阶段住宿外,所有学校均为五日寄宿模式,其中有7所学校同时额外提供七日寄宿模式。宿舍安排上除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外,均为标准四人间,尽管根据学生的多元需求有具体安排,但原则上都是标准四人间宿舍。
在这30所学校中,当前寄宿服务起始学段大部分集中在小学,共有21所;起始学段在初中的有8所;起始学段在高中的仅1所。
寄宿管理与全人教育
我国寄宿服务尽管费用不高,但家长对寄宿服务的认知程度同样不高,国际学校想要做好寄宿服务、增加寄宿生占比,就需要找准自身定位与特色。
国际学校在实践寄宿制度的过程中又如何做好管理?新学说采访了部分国际学校,并搜集了相关资料,从组织与人才、运营和管理、家校沟通、校园安全四方面展开讨论。
01
构建专业的支撑
国内寄宿制国际学校历经多年改革后,其寄宿管理制度逐步从家庭式演变为中西融合式。对人才的需求相应提高、寄宿团队也在不断升级。
逐步升级的人才要求
一开始寄宿制学校的寄宿老师仅提供生活服务,这些老师大多数是退休且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辅助学科老师,以及一部分的医护人员。他们在照顾孩子方面有相关经验。工作内容也以看管孩子的衣食住行为主。
随着双语教学的推广普及,同时学校也开始注重宿舍生活中教育教学,宿舍布置也演变为上床下桌这种类型的样式。仅有育儿经验的生活寄宿老师已不能满足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还需要语言技能来配合学校双语教学的模式。
在吸收英美式院舍制等国外寄宿制度理念后,国际学校的寄宿管理也升级为中西融合式。一方面同英美式院舍制一样,注重学生之间的交际、艺术、学习和、开展社区活动;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中式寄宿的一些标准,比如军事化管理。相应地,寄宿老师的角色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拥有更大的权力,不仅负责孩子的生活,还要负责他们的学习与个人成长。这就意味着,国际学校的寄宿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支撑,而不仅仅是有育儿经验的育儿师。
现在国际学校寄宿管理的老师主要是海归硕士,他们全面管理孩子的课外时间,负责生活养育、学术和心理辅导,薪酬也与授课老师持平。
另外,学校对老师也有系统的人才培训,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医务室负责急救培训、教学部门负责学习平台使用培训、学部负责仪容仪表、规章制度的培训等。并通过考勤、学生管理、家校沟通、自习课管理等维度进行考核。
特色鲜明的团队组织
不同类型的国际学校设立了不同的组织和团队。
本土寄宿制国际学校尽管融合了部分外国寄宿品牌特色,整体上仍属于中式寄宿。其管理团队由中方管理人员组成,且为全职寄宿项目老师,团队划归各学部管理。
以北京私立汇佳学校为例。寄宿由中方校长(德育)负责管理,根据寄宿开设的年级,划分为小学中方校长、中学中方校长,二者由中方校长(德育)统管。
其中,小学中方校长下设有小学宿舍楼长,楼长下设立了导育老师和夜巡老师,一位寄宿老师管理3个左右的寝室(12名左右的学生)。
中学中方校长下设有导育长,统管中学宿舍;接着设立了楼长和导育老师。一位寄宿老师负责一个楼层的学生管理。
在华外籍寄宿制学校寄宿管理则以外方为主导,团队成员全部为学科教师,兼职寄宿项目,团队由学校统一管理。
以英式寄宿体系为主的国内的哈罗公学为例。英式寄宿体系为Pastoral Care(教牧关怀),是多团队协作形成的寄宿生关怀体系;由宿舍管理团队,医疗健康团队,和校园安全团队组成,其中舍监是作为最核心的岗位,负责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术。
国内的哈罗公学校区延续了英式Pastoral Care的体系,由外方副校长管理,核心仍是宿舍管理团队,同时由医疗团队和校园安全团队进行辅助;中方在体系内承担辅助和家校沟通的角色。
02
多渠道、标准化的运营管理
多渠道发力的宣传运营
寄宿服务对国际学校来说,也是展示其教学理念、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意味着国际学校在寄宿服务上的宣传工作要做全做足。据新学说调查,很多国际学校除了在社交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上展示学生的寄宿生活与感受,来宣传学校的寄宿服务外,主要依赖于口碑宣传这一渠道来获取更大的知名度、更广的受众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学校的具体的宣传方法,新学说采访了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双语寄宿小学部孙继先校长。
德普主推的低龄化寄宿相对小众,那是不是在宣传会有些难度呢?新学说发现,选择德普寄宿服务的家长首先是认可其寄宿理念的,其次在充分的家校沟通和亲身参与中直观看见立竿见影的寄宿教育效果,随着时间的积累,家长们会自发地为德普做口碑宣传。最直观的宣传效果则体现在德普70%的寄宿生比例和走读生转化为寄宿生上。
图源: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微信公众号
具体来说,德普会通过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做宣传引起社会热议、在官方公众号上做寄宿家长访谈系列节目、家长入校参观的时间会开展育人理念的宣讲,多渠道地给家长留下深刻印象。
在学生入学后,除了班主任与家长随时沟通孩子日常外,家委会也会向家长汇报定期检查的结果。孩子们在周末回家后显著的改变进一步加深了家长对德普寄宿服务的认同和肯定。
绝对规范、相对灵活的管理方式
国际学校的寄宿管理既有学生管理层面,也有团队管理层面。
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当下国际学校的寄宿体系不仅是单一的生活养育服务,更多的是将寄宿和教学融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德育体系。因此,学校会开设生活技能类课程,由寄宿老师教授;同时寄宿老师也要扮演家长这一角色,负责学生的晚自习和作业辅导。部分英美式寄宿学校,会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取合适人选担任舍长来辅助学生管理。
寄宿制度是北京市鼎石学校实现其教育理念的三座基石之一,也是鼎石中学的核心卖点之一,主打美式寄宿。鼎石的寄宿管理制度保持了日常规范的同时又不失人性化。
图源:北京市鼎石学校微信公众号
制度管理规范体现在多方面管理要求。鼎石在学生学术、生活、管理、外卖、离校、留宿上都有具体的制度要求。学术上规定了学生日常学习的时间范围;管理上给学生安排了24/7的项目负责人和夜间联系人;生活上规定了电子产品使用的场景和时间;规定了校内禁止的食物;离校也有相对完善的流程,包括申请流程,各个场景下的进出入要求。
制度的人性化具有相对性。比如:学生可在每周三、六、日晚间规定时间内点外卖;每周五、六两天课留宿校外人员。
从团队管理层面上来说,一方面是寄宿制度执行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培训和考核来检验制度执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及时纠正老师的错误行为,减少团队之间的摩擦。
03
打破家校围墙之间的界限
国际学校开展寄宿服务更加考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该怎样才能让家长们信任和放心始终是国际学校需要攻克的难题。家校沟通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校的及时反馈、系统报告来保持联络畅通,借助配置生活老师、干净的宿舍环境来保障学生的宿舍生活质量,最大化地满足家长关心子女的需求。
学校在收到家长问题后会根据不同类型安排不同部门对接,学习问题安排班主任对接、生活问题安排寄宿老师对接.....从环节、层次、对象上让沟通成为一个有序的工作。
03
提供安全感的寄宿生活
孩子与父母分开之后会出现分离焦虑等问题,要想让孩子快速适应寄宿生活,就需要为他们提供安全感。国际学校需要提供的安全感除了心理层面还有校园安全层面。
校园安全上,学校应当成立对应的安全团队,并将其放置在学校运营体系中。
德威国际教育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校园安全委员会。这是德威旗下学校的一大特色,校园安全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同等重要,由学校行政校长亲自主导;根据不同的安全场景设置不同的专项委员会,由对应的负责人和校园安全委员会共同组成。
德威的校园安全制度体系涵盖了学校运营的各个部门,模拟了学校可能发生的大部分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餐饮政策、儿童保护政策、电子产品使用政策。如:儿童保护政策针对于学习和寄宿过程中可能发生人为伤害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例如校内所有门必须装有玻璃,防止侵害儿童的事件发生)。
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远比看得见的校园安全工作难得多。学校通常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及时疏解学生情绪;一些学校实行混龄寄宿,让高年级学生在生活上、心理上以较为亲近的姿态给新生提供帮助。
据新学说了解,鼎石会在周末带领寄宿生做不同的活动,例如:做慈善、看电影、参观北京经典等来丰富他们的寄宿生活;德普在入学前就会安排培训,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家里就提前熟悉宿舍生活流程。
结语
EPILOGUE
寄宿,这种家庭式教育,既是教育多元化的体现,也是帮助孩子培养独立人格、鼓励他们自我成长的方式之一。
国际学校在寄宿管理上除了站在学生视角去安排课程、社区活动、老师配置外,也需要有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支撑、安全的服务保障。通过建立完善而特色的寄宿体系来辅助实现切实的全人教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