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日首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参加试点的学校要在4月16日至4月25日期间,自行组织专业能力测试,作为录取依据。目前多所学校已开启政策咨询通道,明确专业能力测试免笔试,以面试形式进行。

中职自主招生,意味着学生进入其中不再是被迫分流,而是主动选择。将选择主动权交给学生,会提升中职院校的吸引力吗?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变动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并不会给报考职校热度带来改变。职业教育背负的隐形歧视要被打破,最关键的还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

此次政策变动换汤不换药

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通知,参加2022年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将在4月16日-4月25日期间,根据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自行组织专业能力测试进行录取。被录取考生继续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记者发现,此次参与自主招生学校之一、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在报考指南中明确,今年该校国际商务(中外合作)、金融事务(中外合作)、幼儿保育、网络信息安全四个专业参加自主招生。其中前两个专业为中本硕衔接。

2021年11月,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学生在围观机器人写春联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北京的自主招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1年,北京就开始中职学校登记入学,也就是说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就能读中职。这与北京的教育生态不无关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介绍,北京高中阶段普职比约7:3,高中学位整体充足,学位多、学生少,中职学位较学生而言过剩,造成了北京中职不用考也能读的现象。许玲认为,此次北京试点中职自主招生,实则换汤不换药,和过往登记入学的方式并无多大区别。

广东普职分流情况则跟北京有很大不同。整体来说,广东普职比约5.5:4.5,这与广东欠发达地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足有关。具体到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统一注册学籍。需要注意的是,未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不能参加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计划和中职学校的统一投档录取。

记者采访发现,广州不同中职学校对于自主招生有着不同的解读。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招生科老师欧阳慧介绍,未通过省、市招生办投档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通过学校公众号预报名,但报名不代表会被录取,对学生的考核要视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招生录取政策而定。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招生就业指导科科长马建则说:我们学校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参加中考,招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学生。马建说,当前各个学校的三二分段的招生人数大幅度提高,今年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招生1200人,有800多人的三二分段招生计划数,剩余普通三年制中专也必须参加中考。此外,学校会招一些文体特长生,特长生下一步将通过自主招生进行,但招录也将在中考之后。

专注升学的中职更受欢迎

一直以来,读职校被人看作不得已为之的选择,尽管当前职教利好政策频出,但读职校多少有些被迫分流的意味。此次政策变动会是否让职业教育改变叫好不叫座的现状?许玲认为,职业教育背负的隐形歧视要被打破,最关键的还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基本办学标准不达标、教学质量受社会诟病的中等职业学校比例不小。要提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还需改变目前对职业教育很多限制性的政策。

事实上,好的职业学校招生分数并不低。去年,广州首次将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安排在中考第一批次志愿填报且设置录取最低控制线,吸引了一批学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均衡的学生报考。比如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去年中考最低录取分数为558分;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在第一批次录取中,最高分数线都超过了600分;2021年,广铁一中毕业生杨子鸣更是以671分的中考成绩,第一志愿报读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民间传统工艺的岭南文化艺术-木雕(全日制三二分段)专业。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副校长周伟贤认为,高分考生入圈职校说明职教在社会上认可度大有提升,学生除了可以获得相应的技术技能,如愿意继续深造,可通过报读高职或应用型本科,打通研究型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如杨子鸣报读的木雕专业,采用双导师双学徒帮带育人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三年中职读完后,对接的高职院校是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专业就业方向广阔。

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当前,中职教育向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通中职教育发展断头路。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学生读完三年中职后直接升本也不再是新鲜事。打开中职生的成长空间,成为近些年来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热点。

换一个赛道读大学,成为当前学子们选择中职的一大理由,而这也让部分中职遇冷。作为职业教育的专家,许玲近来做调研时发现,有的中职如今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中职之前‘看不起’专注升学的中职,因为实实在在搞技术技能、跟企业合作是他们的优势,但在中职新的定位之下,那些专注升学的学校招生很好,成为主流;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中职,现在碰到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选他们,因为学生都想升学。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中职之前积累的产教融合的经验优势就没有了。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