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赣县区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
赣县教科体字〔2022〕37号
关于印发赣县区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
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
全区各小学、幼儿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赣教基字[2022]31号)要求,决定在全区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现将《赣州市赣县区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赣州市赣县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2022年10月18日
(正文详见附件)
赣州市赣县区教育科技体育局人事秘书股 2022年10月18日印发
赣州市赣县区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赣教基字[2022]31号)要求,决定在全区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
一、工作目标
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幼儿园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家园(校)共育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小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二、工作任务
(一)区教科体局
1.加强专业引领,深化联合教研。由教育股、教研室、师训股、幼教股、校外监管股成立幼小衔接工作专家指导组,对各校(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案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研讨交流活动、宣讲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研室和幼教股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成立由小学教研员和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机制。聚焦幼小衔接的体制机制建设、课程实施模式、实施路径、效果评价及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等,采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个案跟踪、交流宣讲等形式提高教研成效,形成以儿童发展为导向,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以高效衔接为目标的联合教研机制。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师训股将幼小衔接相关专题纳入本区教师培训计划,强化《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专业能力。
3.双向互动对接,创新衔接实践。全区各幼儿园和小学利用家长会、专题讲座、开放日等途径,多渠道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家长培训。强化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双向互动对接,相互了解对方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小学教师进入幼儿园重点宣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学段衔接的相关要求,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超前教育”对儿童学习的消极影响;幼儿园教师进入小学重点宣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育方式对1—2年纪儿童的价值和意义,缓解家长焦虑;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督导检查,杜绝违规培训。校外监管股和幼教股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和幼儿园的动态监管,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行为,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对存在类似行为的在职教师坚决予以处理,直至吊销其教师资格证,同时追究校(园)长连带责任。
5.改革教育评价,提高衔接实效。将幼儿园开展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办学业绩综合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园)和教师给予激励,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
1.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坚持全过程融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全过程。小班幼儿注重培养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中班幼儿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等;大班幼儿重点关注社会交往、规则意识、自我调控、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核心素养。将入学准备教育融入保育教育的各个环节,重视环境创设,充分发挥游戏、主题活动等环节的独特育人功能,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科学保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渗透幼小衔接工作。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引导幼儿提高甚或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做事的计划性、任务性,帮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获得感、荣誉感。有意识地增加需要一定专注力和持续性才能完成地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注重儿童整体发展,坚持全方位衔接。入学准备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体,覆盖幼儿园、家长、小学等利益相关方,幼儿园应在主动掌握小学起始年级课程标准和教育方式基础上制定幼小衔接工作方案,并努力获取家长、小学教师的积极配合,协调各方力量提高入学准备教育质量。在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可视幼儿活动兴趣适当延长单次集体活动的时间,加强对自由活动和活动过渡环节的引导,作息时间逐步接近小学。有意识地培养儿童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指导幼儿自主安排和管理学习生活,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鼓励幼儿园在游戏区投放与小学生活相关的游戏材料,模拟小学教室环境,增强儿童对小学的心理认同。
(三)全区小学
1.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强化小学衔接意识。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强化衔接意识,将小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在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等方面主动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主动开展面向学前儿童的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积极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向学前儿童展示校园环境、生活规则和学习制度。将一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并结合实际向第二学期巩固延伸。
2.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降低学习衔接坡度。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制定“零起点”教学计划。小学教师要克服幼小衔接“临时性”“表面化”“以幼儿园为主”的错误认识,定期深入幼儿园主动了解入学准备教育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与幼儿园教师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联合教研,共同创设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创设包容和支持的学校环境,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主动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主,将教学目标巧妙渗透在生活化的综合游戏活动中。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注重全程适应教育。对小学一年级的教育评价应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教育环境是否与幼儿园班级环境相衔接,课程实施是否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实施方式是否贯彻“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要求,学习方式是否重视探究性、体验式活动开展。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引导教师学习和实践幼小衔接理念、鼓励教师撰写入学适应教育典型案例,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评价过程应贯穿一年级全程,采用学校定期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和教师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积累入学适应教育教学成果。
三、工作安排
(一)制定计划。2022年秋季入学开始,全区幼儿园、小学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实践。各小学、幼儿园根据《赣州市赣县区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园)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二)全面实施。各乡镇小学、幼儿园成立由小学骨干教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牵头负责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小组,重点研究幼儿园入学准备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课程,研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困难和问题.。省、市幼小衔接实验校(园)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常态化教研,形成幼小双向衔接课程及典型案例。,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三)有序推进。区教科体局建立幼小衔接工作“季报告”制度。各小学、幼儿园在2022年10月、2023年1月、2023年4月、2023年7月分别向区教育科技体育局教育股(小学)、幼教股(幼儿园)提交工作进展汇报材料。各校(园)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在2022年秋季学期末和2023年春季学期末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典型做法和优秀案例遴选,迎接省专家组不定期的巡回指导。
(四)总结推广。2023年9月前,区教科体局教研室、幼教股将在有效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幼儿园、小学联合教研制度,形成一批幼小双向衔接课程,建设一批幼小衔接典型案例,培养一批幼小衔接专家队伍。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课程、案例及经验成果,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日常化、有序化、科学化、专业化。
四、组织保障
(一)统筹协调,成立领导小组。区教科体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股、教研室、师训股、幼教股、校外监管股共同参与的幼小双向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全区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二)完善考核关于印发赣县区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保障制度。区教科体局将幼小衔接工作列入对各小学、幼儿园办学业绩综合考评内容,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各校(园)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宣讲团等多种方式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