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助力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播放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于12月17日至18日在线上举办。
研讨会部分专家合影
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承办,聚焦“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大学的使命”。设立三个分论坛,分别以“家庭教育知识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青年学者家庭教育论坛”为主题。
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南京大学风笑天教授、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等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领导和专家参与报告与研讨第三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助力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2.2万名师生线上参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年之际,在家庭教育事业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的背景下,研讨会聚焦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助力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好事、大事和实事。
郝清杰提出加强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三点意见:一是要破解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难题,需要优化家庭教育实践,增强高校家庭教育的学科影响力;二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化高校家庭教育研究;三是要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深化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优化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需要全社会对家长赋能并让家长真正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周作宇强调,高校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责无旁贷,要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需要高校建设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学科、开展高水平的家庭教育科学研究以及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他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也将继续承担大学责任,做好家庭教育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教授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攻坚阶段,需要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学科发展为其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人才支撑和服务支持。
杨志成表示,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未来发展战略布局,聚焦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在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指出,家庭教育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是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她表示,家庭教育心理学是用科学、实证的方式打开家庭教育的“黑箱子”,大学肩负着参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让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后继有人。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教授从生态、制度、功能和能力四个维度出发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理论建设进行了阐释;并从三个层面就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价值选择“差异性优势互补理论”展开了讨论。
同时,康丽颖也指出当前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通过机制建设,为解决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功能不完善,根治社会上通过市场化运作的课外培训机构裹挟家庭教育和学校的痼疾,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康丽颖还介绍了当前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的“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经验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北京模式。
研讨会闭幕式上预告,第四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将在上海市举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等团队将作为主办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