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然而,当市场经济为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经济因素的重新调配。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优越的家长动用资金换取最好的教育资源配置,而经济窘迫的家庭除了不得不面对落后的学校教育而无法选择外,还可能造成孩子辍学,形成教育资源垄断的状态。[关键词]家庭经济;富裕家庭;教育最近几年,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政府,都用相当的财力来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已取得可喜成效。虽然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普遍扩大,说明中国正在向实现教育平等迈进,但是想要达到公民能够自由平等享受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重视教育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国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民间社会与普通百姓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据调查,中国父母目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支出已超过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一、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年来各国学者对经济弱势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都显示出,贫穷不仅意味着生活资源的匮乏,更可能产生社会隔离、两代贫穷等生存机会差异的问题。其中非常直接的原因是经济压力导致子女教育的投入不足,贫穷不可避免地延及到下一代。

目前,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流失在社会上的孩子,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步入歧途。有调查统计,山东省少管所在押近千名未成年犯中,校生的仅有235人,而辍学生却有616人。可见,少年违法犯罪与中小学辍学问题密切相控制辍学已经不仅是教育界急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关系到治安稳定的社会课题。据近期调研资料显示,导致孩子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资源和学习资源匮乏。有些家长甚至无力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所需的各项学杂费和书费,以致子女过早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从《农村家长对于基础教育学段学费的看法》的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家长对于子女接受教育的花费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仅仅是对学费一项的承受能力,就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是勉强接受,而在农村勉强接受就意味着要向外人借一部分钱,使家庭背上债务的包袱,因此,子女较多的家庭必然出现辍学现象。(二)精力分散导致学习困难。负担较重家务劳动占用了孩子很多宝贵时间,导致学习困难而厌学、辍学。“农村小学生在家经常劳动的人数为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初中学生在家经常劳动的人数为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表明初中学生承担了较多的家庭劳动,这也是农村初中辍学率高的原因之一。

从《农村学生在家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表格中也能略见一斑。(三)急于致富的心态和盲目的金钱崇拜。这是时代赋予农民的较普遍的性格特点,其中有惶恐、兴奋的情绪,也流露出让人可怜、引人深思的愚昧。这种落后观念反映在教育方面,是读书无用论及“因富辍学”思想的盛行。随着农村的逐步富裕和减免学生杂费帮扶措施的实施,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现象正逐年减少,但家长不断向孩子们鼓吹狭隘的“赚钱为赢”的价值观,并且鼓励支持孩子辍学打工等行为,导致近几年基础教育中流失率的回升。二、富裕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特长”投资的流行热。当家庭经济条件完全能够支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必要开支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各项潜能的开发。根据家庭经济的实际承受能力,尽量让孩子参加社会上类型纷繁的特长培训班,能够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天分”当然最好,如果在这方面没什么造诣和前途,权当兴趣爱好也会让家长感到满足。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数目相当可观,不同家庭的教育投资金额差距加大。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孩子有条件同时发展多种特长,而且随着兴趣的转移经常变化。相比之下,经济基础一般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适度的学习资源,发展一项特长的机会。

而低收入家庭,家长一般是城市中失业、下岗、三无(无依无靠、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人员,或城市流动人群,或农村中的贫困农民。他们的子女多数选择价格低廉的学校,生活资源十分匮乏,衣食简单,学习用品多数是别人赠送,极少参加特长班,即使有的贫困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才分,迫于窘境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二)教育补习屡禁不止。教育补习现象曾一度遭遇政府的严厉管制,但学生家长的质疑和坚决反对,置政府于尴尬被动的局面。所谓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等宣传口号,在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高中阶段,显得尤其苍白和不堪一击。在对北京,江苏,湖北和陕西等省市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的研究表明:四个地区高中省教育补习支出平均为317元,教育补习费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11%,教育补习负担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反向变动态势,说明教育补习支出具有累退性,低收入家庭面临较沉重负担,在控制其他因素情况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收入和母亲教育程度表示)对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和补习支出变化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家庭经济地位越高,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可能性越大,教育补习增长越快;学生成绩对教育补习和教育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学生成绩越差,教育补习支出增长越快。

这说明中国高中生教育补习主要属于“补差”型而不是“培优”型。教育补习支出和家庭收入是正相关的,这种关系验证了人们对家庭教育支出研究的基本结论。虽然补习的“补差”性缩小了学生间人力资本的差异。但是,在中国城乡和地区差异较大的背景下,家庭经济主导的补习行为强化了既有的教育不公平。最直接的表现是:课外补习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也是家长如此热衷于课外补习的真正原因。在对北京和山东的4所重点大学本科生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显示,[4]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学校外教育手段的利用率高,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学生。而实际上,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也占据明显优势。(三)争夺教育资源与高等教育机会。优越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仅能够通过课外补习,弥补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遗误,为孩子创造发展特长的机会,在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争夺战中处于明显优势。调查显示,社会高收入家庭中,父母大都文化层次较高,深知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知识在个人创业中的作用,因此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用资金优势为孩子选择教育理念先进、教育设备优良的学校,并且配上学校中最出色的教师,使孩子能够置身于最好的学习环境之中。

他们多数希望孩子不仅能考上一个教质量好的高中,更希望孩子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或出国留学,只要孩子愿意或可能,无论花多少钱都可以。在这方面,他们显示了其它收入家庭少见的坚定决心。这与只能选择价格低廉学校的贫困家庭子女形成明显对比。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最直观的表现为高考的地区差距。在高等教育阶段,高考仍然是我国决定公民能否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然而,在受高等教育权上却存在着差别对待。各省市在录取标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5日《齐鲁晚报》报道,十余名山东金县学生为了利用贵州与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的差距考上名牌大学,通过一位“能人”踏上了移民之路。当然,这需要交给中介人员9000元的费用。同时,在新疆,海南等地也涌入了不少‘高考移民’可见,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甚至可以改变家庭地域问题,在无法撼动的政策强势面前,为孩子的升学创造有利因素。而经济条件差的孩 子则无力逃脱现实中的种种桎梏,只能听从命运安排。 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依然难得,而对于家庭经济社会特殊,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凭自 己的勤奋努力争取到进入高校的机会就更加不易。另一份旨在研究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 异的调查中显示, 重点大学的学生多出身于管理人员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说明有经 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并重的家庭,升入重点高校机率最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仅以 经济资源见长的个体工商户,其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也表现出自身优势。虽然进入 重点高校的可能性较小,但在民办高校内有引人注目的高辈出率。 三、结语 家庭经济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有制约作用,贫困家庭经济状况可导致子女辍学,继 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富裕家庭经济状况可以为孩子进行特长投资,通过补习巩固 学校所学,而且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能为其配置良好的教育资源,在争取高等教育机 会问题上存在优势。目前,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接受教育机会和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贫困引起的辍学现象逐渐减少,被人们淡化了。在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的时代,国家应 该出台更多的公平教育政策保证,以保证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从而稳定民心。参考文献: [1]八成民众不满我国教育现状 公平问题为关注热点 18:53新华网. [2]孙莹,周晓.北京市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政策建议. //cgjj/.htm.zh ,2006 [3]李康熙.少年犯罪前辍学情况的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P41.[4]王杰.重点大学在校高中教育经历的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05. [5]穆林.由“高考移民”透视公民受教育权平等.民主与科学,2004,P52. [6]谢作翔,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教 育经济调查报告,2004, P3. 收稿日期:200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及优点出 发,对强化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 一、背景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 21 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 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 注的热点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 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 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 中国已加入 WTO,英语在国际交往及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愈显重要。社会的发展对英 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 12年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 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 懂非懂,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 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 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因此,培养大量既有专 业又有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导方向。因而我们外语教学也必须从外语实际应 用能力、交际能力抓起,避免学生有专业,无外语的情况,争取在竞争中占主动地位。那么 怎样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呢?经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验、观察和 总结透析家庭经济对孩子教育的影响.doc,我得出一些经验。下面就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强化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 教学活动等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 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要素: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