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专家:要学会积极暗示,适当宣泄
«——【·前言·】——»
近几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频上热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心理会有这么多问题呢?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考。
小平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班里边就是典型的差生,上课不仅不认真听讲,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也总是爱答不理。
整天自由散漫惯了,作业也从来不写。每次小组安排打扫卫生,他也从不服从安排,个人卫生还非常差,经常不换衣服,不洗澡,头发也非常的长,又脏又乱。
坐在他周围的同学都不愿意接近他,班里边没有人愿意跟他做同桌,所以自己独自一个人坐在班级的后门口。
不仅如此,因为坐在班级后门口,所以经常溜出去在垃圾桶里捡同学们扔掉的零食吃,而且精神上感觉很极端,感觉心里边藏了很多事,行为非常扭曲,有自暴自弃的倾向。
小平的老师在关注到他这些问题后,及时跟小平的父母进行了联系。但是小平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哥哥姐姐在读初中,已经住校了。
妈妈在家里不仅要上班,洗衣做饭,还得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别说是对待小平的学习了,在生活中对他就没有一点耐心,经常对他发脾气,动辄就是打骂。
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就非常简单粗暴,根本就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导致了小平那样极端的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去学习,甚至是去生活。
他内心极度的孤单与自卑,让他变得不爱与人交流。起初,他还渴望过父母的关爱,但是时间久了,他变得越来越孤僻麻木。
但是他仅仅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一个九岁的孩子,本应该是那么的健康快乐。
小平只是千千万有着心理问题的孩子的缩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但是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我们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想办法帮助青少年,铲除心理障碍让他们重新变得阳光开朗。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你有多少了解呢?
除了小平那样,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是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他们一旦出现厌学心理,就从心底里抗拒上学,许多人早早就辍学在家,整日无所事事,甚至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
现在的青少年也算是赶上了互联网的热潮,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当中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专家:要学会积极暗示,适当宣泄,对游戏产生了非常强的依赖性,再加上他们年龄比较小,心智还不成熟,意志力薄弱,很难从中脱离出来。
不少青少年就是因为网瘾,不愿意上学,甚至跟父母大打出手。
青少年的孩子,正值叛逆期,他们对于父母所说的话,还有老师的管教都会出现逆反心理,他们不愿意去听从安排,甚至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追求独立。
面对种种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应该扮演好陪伴的角色。
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主要是倾听,而不是教导。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不要用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对他们的行为指指点点。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去倾听他们对于一件事的想法和理解,并通过他们的想法来分析他们心里所需求的是什么。
要放下自己做父母的架子,学会跟孩子沟通,要真的学会倾听,孩子才会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向家长诉说。
当孩子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去跟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去帮助他们,整理他们的思路,可以适当的给予他们力量,比如一个拥抱。
当然,如果孩子们的表达出现偏差,家长切记,不能大声的训斥,这样会让孩子对你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荡然无存。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去努力平复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评甚至动手打骂。
不良的情绪要学会宣泄,当孩子跟家人进行沟通后,孩子需要一段的时间去把内心残留的压力释放出来。
可以带孩子去尝试一些他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比如扔飞镖或者拳击等等,通过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去发泄他们的情绪。
家长最好不要陪同一起,给他们建立一个私密空间,给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时间,相信他们很快就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最后,如果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非常抗拒与家长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就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不少家长很抗拒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精神病,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不能讳疾忌医。
一般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缺少疏导,时间久了极有可能会演变为精神病。
心理医生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人,他可以坦然的向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寻求帮助。
而且心理医生经过专业的学习,他们能够更快的找到孩子内心的问题所在,去帮助他们疏导心理的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做到平起平坐,去跟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绝对的主导。
写在最后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在近几年确实非常严峻。
各位家长,在发现自己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进行打压,反而要多反省自己。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青少年也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从现在开始!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