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做有情商的教育
马德驹:武汉市第六中学原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武汉地区十大杰出青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孩子提出同样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统一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这充分说明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占有同等重要地位。学校作为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教育场所,对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应当通过家校共育相辅相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成长的互补关系。因为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成长身体的过程,更是其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目标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从中学阶段的家校共育发展现状来看,在当前的社会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直面当前家校共育模式中所存在的痛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才能构建出更为完美的教育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正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也会遇到一些成长的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这不但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一阶段,不仅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更重要的是我们都不能忽视了学生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因为家庭的影响对学生是终身的、持续的。学校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文化,还要落实立德树人、以爱育爱、以暖温暖的成长教育,家庭也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家长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在其他方面一味地迁就纵容,对于学生品德和身心健康方面的关注略有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学校首先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他们在与学校共同配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和学校不能做到相向而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点是学生,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即使是在教育走出学校社会性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在这一点上,家庭和学校必须相向而行。但当前,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和中高考重视分数模式的双重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普遍较高。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一切为了学习,一切为了提高成绩,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提示: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过多地呵护学生的物质生活,认为家庭生活就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只要孩子在学习,一切都可以忽略。这样,学生的品德教育就不被关注,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健康建设,导致一部分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也不关心别人的状况。正是这种家庭教育出发点的偏差,影响了孩子的和谐全面成长。
家庭与学校不能做到同向用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行动纲领是志同道合,行动一致,信念坚定,在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方面一致行动。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但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在教育目的、教育分工、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方面认知不一致,家庭与学校发生矛盾的现象不断见诸报端,甚至引发冲突。这不但损害了家校之间的信任和家校合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让家校同向用力是学校和家庭都要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关键。
家校共育模式的建设策略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组织与管理工作中,应当站在学校的整体角度,为家校共育模式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支持,使家校共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整合各方优质资源,以正确的方法和路径进行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以爱为基础,相向而行。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在家校共育中同样重要。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爱家长、爱老师,以爱育爱、以暖温暖,才能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才能将学校、家长、老师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爱学生。关爱学生的生活:学校利用校园建设的机会,为学生建设了“校园户部巷(多种多样的小吃食堂)”,被学生誉为“新天地的风格,户部巷的价格”的最美食堂;给生活有困难的学生送温暖,以爱暖心,解决其后顾之忧。关心学生的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学习质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现实问题,认真及时地去解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及生理、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长和发展。
爱家长。没有爱弥合不了的鸿沟,我们真诚地把家长作为我们的教育同盟,而不是教育对象,给予家长足够的关爱和尊重。关爱家长:家长接送孩子站立劳累,学校在校门口增设了家长公共座椅;家长送餐等待不便,学校建立了家长之家,供家长休息等待;对有困难的家庭,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家访,给予家长支持。尊重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尊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开放日和学生成人礼仪式成了武汉六中家校活动的品牌。这些举动,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极大地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爱老师。具体实施家校共育的是一线老师,当家校共育出现障碍时,学校及时指导教育;当家校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冲突、老师觉得受到了委屈时,学校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化解,对老师家校共育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
家校共育,以严为保障,同向用力。家校共育,要有爱,还要会爱。家校共育模式下,讲究的是宽严相济,刚柔结合的教育原则。学校要会爱,教育学生要宽严相济,不能失之于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要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给学生以合理且适当的约束,让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下,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品格。教师要把握好严格管理的尺度,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严格加关爱,认真不较真,看多不看空。总体上要关爱,以正面鼓励为原则。但遇到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一定要严格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在规则之下自由成长。家长要会爱,教育孩子也要刚柔结合,不能失之溺爱。最容易引发家校矛盾的事情是在学生受到学校惩戒教育时,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信任学校,一味护短溺爱。因此,家长对学生要关爱与督促并行,在教育孩子上与学校同向用力。
家校共育,以合为目标,携手共育。学校应该是组织家校共育的主体,家庭应配合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携手共育,达成让孩子和谐健康成长的目标。作为教育主体,学校应主动承担起特殊家庭教育缺失所需要弥补的工作。随着就业方式灵活多样,进城务工成为常态,进而造成部分学生缺失直接监护人,从而出现了一些隔代抚养、亲戚代养或单亲家庭问题,因而带来了不少非父母直接养育孩子的青少年教育问题。隔代的老人多对孩子的教育溺爱大于管教,亲戚代养也只能是让孩子得到吃饱穿暖的生活关怀,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较为淡漠,亲情关系维系松散,导致孩子的情感养成缺失较为严重。在传统观念和文化程度的影响下,这些家庭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失当或者错误。为此,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安排住校生每月吃一次圆桌饭增加营养,提升亲情与相互关爱的氛围。时刻关注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找学生谈话、找家长沟通,真正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不足,提供亲情帮助。此时,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高,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携手共育才能落到实处。
武汉六中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社会声誉一直很好。我们总结经验时认为,做人需要情商,办学也需要情商,家校共育更需要情商。家校共育的情商就体现在:要懂得关爱,赢得信任,化解矛盾,相向而行;要懂得分寸,宽严相济,把握尺度,同向用力;要懂得合作,各担其责,携手共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