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到底要注意些什么呢?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幼儿教育奠定了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在幼儿期。孩子比较懂事,对人有礼貌,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谦让、合作、向他人学习,这些好的品质,就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形成好的品质和习惯,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

一些家长总喜欢夸耀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会做多少算术题。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要教育独生子女从小懂得关爱他人。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孩子很喜欢模仿成人,比如玩“过家家”,很多人都想当爸爸,那么他们就要学会商量,轮流当,如果两个人都要当,僵持不下,就要分开,分成两个“家”。孩子们在一起布置“新家”,做围墙,大家一致认为这样做围墙最漂亮,就这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不是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懂得商量,懂得表达,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找出比较好的方案。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怎样将幼儿园教育设计得更具开放性,杨园长认为,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比如,结合泉州创卫工作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从小懂得保护环境,而且这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

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4、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

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孩子的潜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

斑马线等交通规则。

别看幼儿园的孩子小,在老师教育下,他们还会“管教”家长,和家长讲道理。一个家长说,他现在吸烟都要避开孩子。因为孩子说了,“烟雾会影响到别人,你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大家。”这位家长说,孩子说的是对的,不能因为他年龄小,就认为可以不在乎他的意见,跟他争执,何况这是孩子善意的关心。有的孩子见到父母跷起二郎腿随便坐着,就会对他说,要坐端正。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教过他,坐要端正,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

5、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有些家长说,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可以让孩子早点养成好习惯。

6、错过幼儿期再纠正就难了

有人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再慢慢教。可杨园长却说,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他更容易接受。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以后再纠正就难了。在一次“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做?”的谈话比赛中,有的孩子说:“希望爸爸说话的时候不要很凶,不要一回来就和妈妈吵架。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可是我爸爸干嘛要骗人。”还有一次,一个家长在开家长会时向老师请假说要加班,来不了了,结果孩子却向老师“揭发”,爸爸其实是和朋友去打麻将了。

7、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

家长们常常是口头上说很重视子女教育,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吃饭,父母总是把好东西让给孩子吃,以前就有个故事说,一个人,他的母亲常常说自己喜欢吃鱼头,把鱼肉给他吃,结果他一直以为母亲不喜欢吃鱼肉,实际上却是母亲在让他。吃穿事小,可是却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过于娇惯孩子,孩子就不懂得谦让。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才会见实效。比如在幼儿园,有些孩子经常要独占玩具,老师就会经常表扬一些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孩子;如果发现有的孩子想伸手去抢别人的玩具,老师就会冲他摆摆手,制止他,如果他把手收回来了,老师再冲他点点头,微笑一下,或是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就渐渐学会和别人分享。

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比如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却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能让他事事依赖。